一、2019年主要成效
2019年,市文旅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不断创新举措,扎实推进,确保年度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取得一定成效。全年累计下达市级部门专项资金4965万元,累计向上争取资金1.18亿元。全市累计接待游客7624.94万人次,比增17.6%;实现旅游总收入1312.68亿元,比增20.5%。
(一)遗产保护利用方面:
1.申遗工作有序推进
①古泉州(刺桐)史迹被正式确定为我国2020年参加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新增安平桥、顺济桥、市舶司遗址、南外宗正司遗产、安溪冶铁遗址、德化窑遗址6个申遗点,申遗文本编制及南外宗正司等4个考古项目有序推进。
②建立文化遗产联动管理机制,加强对遗产区和缓冲区的管控,维护好遗产点界桩界碑、标识系统等设施安全,为申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文物保护持续加强
①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批示指示精神,积极参与起草《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加强新时代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并抓好贯彻落实。
②新增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新增数量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二。
③累计投入1.3亿,实施32项文物修缮和17项文物安消防工程。完成前七批(31个)国保单位监测和智慧用电系统建设。推进40个文保单位“三防”工程,6处已竣工验收,21处方案已获批。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对134个省级以上文保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开出整改清单284个,已全部督促整改到位。
④成立泉州海丝史迹志愿服务队,被列为“中国文物安全志愿者行动”试点。
3.文物利用步伐加快
①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福建主会场暨海交馆建馆60周年系列活动开幕式”“纪念海交馆建馆60周年暨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成立40周年”以及“泰兴号”瓷器捐赠仪式暨“泰兴号”与古代陶瓷之路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举办展览活动近200场,社教活动300多场。
②编印《印度文化遗存在泉州》,拍摄《刺桐探宝》系列专题片。
③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做好藏品备案工作,德化顺美海丝陶瓷历史博物馆成功举办“全省非国有博物馆精品联展”。开展泉州古代书院复建工作,确定备选复建项目11个。
4.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取得新进展
①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国家文旅部验收,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个。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成并运营,陈列面积超过6500平方米,是全国地级市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泉州南音保护实践案例》获文旅部“优秀保护实践案例”,全省仅2个。
②举办2019年泉州元宵灯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纪念南音进校园30周年少儿南音歌吹漫步、中小学生南音比赛等系列活动,出版《泉州花灯图集》《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书籍,推动非遗传承传播活化。
(二)文旅公共服务配套方面
1.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不断深化
①泉州图书馆新馆、泉州大剧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各地一批富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陆续投建,改造提升15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16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显著提高。
②全市新增入库图书420万册,总藏书944.3万册,人均1.08册。
③建成旅游厕所58座。
④泉州文化云上线试运行,实现在线观展观演,提升公共服务便捷性。
2.“文化惠民”深入实施
①开展各类基层文化活动15000多场,完成文艺培训辅导1300多场次,开展文艺展览活动120多场,流动图书点下乡30多批次。依托“百姓大舞台”,累计举办演出120多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②落实公益性低票价补贴政策,依托剧团开展惠民演出1600多场。
③新增“百姓书房”6处,全市共79处,藏书量超68万册,月均读者数超3.5万人次,打造“一公里半径阅读圈”。
3.乡村文化振兴扎实推进
①印发《泉州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召开乡村文化振兴——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建设“百千特色文化服务中心”200个。
②遴选推荐一批乡村文化振兴典型案例和乡村记忆资料。
(三)文化艺术工作方面
1.“海艺节”系列配套活动成功举办,获国家文旅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批示表扬
①开幕式演出,精心创排开幕式演出《大海承诺》,融入南音、木偶等非遗元素,用国际性、民族化的独特方式,讲述海丝传奇故事,得到一致认可。
②第13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吸引12个国家和地区33个南音社团参加,举办了18场南音会唱交流活动,全部对市民免费开放。
③第六届中国国际木偶节吸引11个国家(地区)28个木偶艺术团队参加,为群众带来70多场精彩演出。
④“一带一路”演出周,共8个国家地区10个艺术团队参加,赴各县区开展18场专场表演,让普通市民感受优秀艺术魅力。
⑤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共邀请11个国家17个非遗项目、国内26个省近60个非遗项目同台展示。
2.创作力度不断加大
①创新创作与抢救复排相结合,推出一批优秀作品,梨园剧团创排梨园戏《御碑亭2》《倪氏教子》,南音乐团创作专场音乐会《听见历史的声音》,高甲剧团创作高甲戏《真假王岫》《凤仪亭》、打城戏《劈山救母》《目连救母·做生日》《目连救母·三步一拜》,歌舞剧团创排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歌唱祖国”交响音乐会,木偶剧团抢救复排经典传统木偶戏《目连救母》。
②完成《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剧种分册编撰工作。
3.舞台艺术再获佳绩
①推荐一批剧目、演员、创作人申报国家、省上扶持项目,其中高甲戏《浮海孤臣》和梨园戏《朱买臣》获选2019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重点剧目。
②组织参加第十四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比赛,获专业组表演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专业组演奏奖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院校组表演奖优秀新苗奖3个、新苗奖5个。
4.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
①南音、木偶、惠安女亮相省委、省政府在外交部举办的“福建年”;梨园戏《陈仲子》赴京参加2019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高甲戏《连升三级》赴京参加文旅部2019年全国净行、丑行暨武戏展演。
②选派27个文化团组369人前往20个国家和地区交流,接待3个台湾文化团组47人莅临泉州文化交流,进一步传播泉州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提升泉州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广电事业方面
1.宣传工作富有成效
①聘任新一轮视听节目评议员,刊发《泉州视听评议简报》28期、文章280余篇。
②紧扣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线,开展《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主题宣传,全市广电媒体播出主题宣传报道7000多条。
2.广电精品创优创新
2个节目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扶持,5件作品获省广电局扶持奖励(占全省三分之一),4件作品被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到学习强国平台上播放。《通水连心 两岸一家》公益广告入选总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展播名单;4 个节目入选全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公益广告扶持项目。
3.保障工作全面到位
①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点时段、重要活动安全播出保障任务,发出安播短信微信6000多条次。
②加强广电行业市场监管,依法取缔黑广播发射点2个、违法设立的网站或网络电视台5个、注销4家酒店的卫星接收境外电视节目《许可证》。
(五)文旅产业发展方面
1.项目带动作用凸显
①做好第11届文博会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13个已动工建设,10个已建成营运,总投资67.2亿元。
②组织75家文创企业参加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共签约文旅项目20个,投资额196.68亿元,并获“优秀组织奖”“展览展示银奖”。
③11个项目入选2019年省级文旅融合重点培育项目。22个市重点在建旅游项目完成年度投资额30.2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2.文旅业态更加丰富
①制定《泉州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积极推进永春、德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②实施“六大旅游产品培育”,完成首批15家认定。(3个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基地、2个旅游休闲集镇、3个旅游村、2个旅游度假区、3个旅游特色街区、2条特色旅游风景道)。
③新增省级观光工厂4家、省级养生旅游休闲示范基地1家、省级体育旅游休闲基地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
④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3个村获评首批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宣传对象;新增省级旅游村18个;省级四星级旅游休闲集镇1个、三星级旅游休闲集镇1个、四星级旅游村3个、三星级旅游村4个。
3.景区品质不断提升
①督促指导清源山、石牛山、五店市、清水岩等A级景区找差补短、提质升级,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A级旅游景区动态管理机制,开展“体检式”暗访,约谈4家、警告1家,并对1家2A级景区给予摘牌。
②加强景区标准化创建,永春北溪文苑获评4A级旅游景区,新增7家2A级旅游景区。
4.旅游商品有序发展
①加大文创旅游商品研发力度,泉州旅游商品在2019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获“1金4铜”,包揽全省所有奖项。德化如瓷“国庆杯”荣获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
②惠安鼎立雕刻、德化顺美集团等4家单位入选首批福建省文创旅游商品研发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③举办2019年“润物无声”泉州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创作大赛,征集参赛作品285件,进一步培育优质文创旅游商品。
5.旅游营销不断加强
①依托媒体讲好泉州故事。借助主流媒体、新媒体、户外媒体等平台,加强媒体营销。官方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累计粉丝超70万、全年阅读量超1000万,其中《半城烟火半城仙》宣传视频微信单篇24小时阅读量突破50万,在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泉州专场、2019全国两会·看福建等多个主题推广活动中播放,并荣登2019年度博鳌国际旅游节“年度短视频创意榜”。
②搭建平台精准拓展市场。组织参加境内外文旅专业展会15场,获海峡旅博会“最佳人气奖”、福建旅游生活展“最佳组织奖”。赴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落地推介11场,加强与摩洛哥、德国伊诺斯塔特、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南京、镇江、昌吉、吐鲁番、兰州、宁德、漳州、龙岩等城市互动交流。
③加强与台港澳合作交流。办好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来泉考察等活动,联合澎湖、金门推出8条精品线路。主动对接全国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现场会、驻泉异地商会年会、中日旅游商务论坛、泉州市招商(深圳)推进会等活动,加强旅游推介,精准拓展市场。
④办好活动营造良好氛围。策划组织“逛古城·听南音”、“打卡经典·寻味古城”免费游、“遇见城南”街巷挑战、泉州海丝研(游)学精品线路发布暨万名学子泉州研(游)学、2019在泉高校新生免费游等活动,其中“古城徒步穿越”“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已成为在地知名IP。
⑤“一县一节庆”文旅品牌持续深化。古韵鲤城·文化之旅、丰泽“海丝·蟳埔”民俗文化旅游节、洛江虹山油菜花文化节、泉州海丝之光游学汇、晋江文化旅游节、石狮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南安乡村徒步骑行嘉年华、“风情惠安”系列营销、安溪乡村生活旅游节、永春桃花/荔枝文化旅游节、德化文化旅游嘉年华等县域特色节庆活动热度逐年攀升,全市文化旅游体验和氛围日益浓厚。
(六)文旅市场监管方面
①全年受理行政审批件298件,提前办结率100%。
②开展“十佳”诚信旅行社和导游评选。组织导游技能提升培训、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全面提升导游职业水平。
③加强市场执法监管,全年出动执法人员7291人次,检查经营单位2679家次,办结案件78件,罚款55.05万元,停业整顿8家次,取缔5家。执法支队被国家版权局评为2018年度全国查处侵权盗版有功单位二等奖,4人分别荣获有功个人二等奖和三等奖。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和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按照市政府具体工作安排,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和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等法定作业,重点做好申遗、“示范区”创建、旅游业发展这三篇文章,推动文化广电和旅游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全力以赴推进申遗
工作目标:泉州遗产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①考古。加快推动南外宗正司遗址、市舶司遗址、安溪青阳冶铁遗址、德化窑遗址等考古,正式出版南外宗正司遗址和安溪青阳冶铁遗址考古成果。
②展示。推进海交馆申遗总馆以及九日山祈风石刻、洛阳桥等8个现场展示馆完善提升。做好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遗址、德化窑遗址、安溪冶铁遗址等新增点展示馆建设。
③本体保护。做好顺济桥遗址本体安全保护工作,5月底前至少完成方案编制,以便国际专家再到现场时有较好形象进度。
④推进遗产点界桩界碑、标识系统、监测系统建设。
⑤做好申遗宣传片制作和遗产讲解员招募、培训工作。
⑥落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包括世中运)相关任务。主要是“六个一批”“一城七线”和“两个提升”。
(二)扎扎实实抓好创建
工作目标:对照创建34条标准,确保全面达标,通过国家验收,取得“示范区”荣誉称号。
①加快泉州美术馆、丰泽图书馆、安溪图书馆文化馆、德化文化馆建设,全面完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基层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达标提升工程。
②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艺术馆、博物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③完成“1+8”制度设计转化工作,实现泉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共享”。
④落实“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公益性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
(三)品牌引领拓展市场
工作目标:围绕世界文化遗产这个金字招牌,做好市场营销、基础配套、服务提升,力争全年实现旅游收入比增20%。
1.加强产业扶持
①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激发文化和旅游领域消费潜力的意见,进一步促进消费,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②研究制定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减少“新冠病毒”对文旅行业的影响,支持文旅企业共渡难关。
③注重文创产业培育,支持源和1916、领show天地、五店市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展第十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组织参加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促进一批项目签约落地。
2.丰富文旅业态
①以遗产旅游为重点,不断完善服务配套,提升品质内涵,推动旅游业态全面发展。
②深入开展品牌创建行动,继续支持永春、德化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泉州古城、九仙山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大文创旅游商品研发推广力度,办好2020“润物无声”泉州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培育一批文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依托我市制造业优势,加快工业旅游发展,积极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策划特色精品线路,延伸拓展旅游消费链。
③以“泉州古城”为核心,整合周边资源,开发“古城、古镇、古村、古街”系列文旅产品,推动泉州古城、崇武古城、永宁古卫城、岵山古镇、洛阳古街、梧林古村落保护性开发,推动八仙过海、梧林古村落、十里“黄金海岸”、泉州美食城、云岭茶庄园等休闲度假产品建设。深化“六大旅游产品”培育,力争出精品、见实效。
④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加大乡村文旅人才培养,积极积极创建一批省级旅游村、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星级旅游村,释放旅游惠民功能,助力乡村文化和产业振兴。
⑤实施A级景区提升工程,落实A级景区动态管理机制,推动清源山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五店市、石牛山、崇武古城等高A级景区提质增效,支持石狮永宁古卫城、安溪国心绿谷、永春红色花石、德化顺美陶瓷文化世界等创建A级景区。
3.发展夜间经济
①以泉州美食城为载体,打造特色美食旅游文化。鼓励美食老字号进驻街区、夜经济示范区,打造一批特色“深夜食堂”和美食“打卡”地。
②挖掘文创资源,支持旅游商品发展,促进购物消费。
③依托文艺院团和“百姓大舞台”等平台,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培育夜间演艺娱乐旅游产品,促进夜间消费。
4.提升配套服务
①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布局,引导推动自驾车旅居车露营地建设,新改建旅游厕所63座。
②加强文明旅游宣传,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③实施导游人才培养计划,办好古城讲解员、金牌导游、金牌讲解员、乡村旅游管理人员、申遗点讲解、闽西南五地市同城化讲解员以及导游业务能力提升等培训班,提升导游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④实施星级酒店服务质量提升计划,举办酒店服务技能大赛、服务礼仪和管理人员提升培训,落实星级饭店准入退出动态管理机制,加大检查督导,推动星级饭店品质提升。
5.加强品牌营销
①主动融入全省“全福游、有全福”营销体系,依托各级主流媒体、展览展会、赛事活动及机场高铁等载体,发挥文旅系统新媒体矩阵作用,借助海外华侨、国内外社会组织等纽带平台,讲好“泉州故事”,多方位系统营销推介,持续提升“海丝泉州”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②把握申遗契机,开展系列专题营销推广。
③加强文旅热点打造,提升“古城徒步穿越”“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一县一特色节庆”等品牌活动品质。
④深化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闽粤赣十三市等区域协作建设,开展联合营销、线路串联等合作。巩固和拓展台港澳、“4小时高铁旅游圈”和“泉州晋江国际机场通达城市旅游端”等主要客源市场。
⑤赴摩洛哥参加“2020中国——摩洛哥旅游文化年”等活动。
(四)加强遗产保护利用
工作目标:遗产保护传承全面加强,文物活化展示利用取得新的成效。
1.加强文物保护管理
①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工作方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
②制定出台《泉州私人所有文物保护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古泉州(刺桐)史迹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③落实文物“四有”,全面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定线落图工作,加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启动安南永德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规划,做好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申报工作。
⑤完成省级以上(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电气线路套管敷设和智慧安全用电系统建设(分别78处、79处)以及38处文保单位保护碑设置,实现国保单位监测系统全覆盖。
⑥实施26个文物保护修缮和保护维护项目。
⑦推动设立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整合提升市级考古队伍建设。
2.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扩编”
①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重点做好特色小镇、传统村落、历史街区等区域整体保护。
②做好“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工作,编辑出版书籍《送王船》。
③修订《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支持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认定一批非遗传承所和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推选一批“传统工艺振兴”“非遗保护优秀实践”“非遗进校园”等案例。
3.注重遗产活化利用
①推动海交馆、泉州博物馆组建博物馆理事会,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鼓励通过联展、巡展、借展等方式,扩大交流,推进馆藏资源共享。
②探索建立泉州博物馆文创联盟,指导市博物馆创建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加强馆藏文物宣传,让文物“走出去”“活起来”。
③用好非遗馆载体,加强非遗传承展示。办好“文化遗产日”“中学生南音比赛”“威远楼戏剧节”“2020年泉州市非遗摄影比赛”“百场南音唱响百村”乡村南音年等活动,支持非遗进景区,培育非遗主题旅游和非遗研学旅游线路。
④注重挖掘遗产资源,依托博物馆、非遗馆,培育一批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内容的文创产品,丰富文旅业态。
(五)打造文化艺术精品
工作目标:力争出精品、接地气、有特色,繁荣文艺市场。
1.创作一批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题,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策划创作《灌园郎》《造桥记》等一批新剧目,为2021年省市戏剧会演做好剧目储备,并推荐一批2020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2.提升一批
①打磨提升民族歌剧《大海承诺》,使之成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等对外宣传的艺术品牌。
②复排演出《董永·七仙女》《汉宫风云》《下幽州》等一批优秀传统剧目,推动梨园戏《御碑亭2》《倪氏教子》首演。
③做好新年音乐会和新春团拜会各项工作。
3.征集一批
紧扣疫情主题,发挥文艺战线独特优势,掀起艺术战“疫”创作高潮,征集一批群众喜闻见乐的疫情防控宣传文艺作品,推送至学习强国、微信微博、电视等平台进行播放,进一步鼓舞人民斗志,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
4.培育一批
以“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国内知名专家、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前来授课,同时组织艺术人员赴外地进修学习,提升演职员专业水平,培养一批优秀文艺创作人才。
(六)扩大文化对外交流
工作目标:全面提升泉州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影响力
①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合作交流,推动与印度金奈互动交流,策划双方文物展品巡展活动,办好中印文化论坛。配合市委宣传部赴金奈举办“感知中国·泉州文化周”系统活动,开展文艺展演、非遗项目展示、媒体交流互访、旅游推介等活动,增强文旅互动交流 。
②坚持“走出去”,不断提升泉州文化影响力,办好梨园剧团赴香港演出交流。
③组织高甲剧团赴德国费莱宝参加第32届国际艺术、赴埃及达曼胡参加国际民间舞蹈艺术节。
(七)推动广电事业发展
工作目标:打造“五个广电”,推动广播电视事业高质量发展。
①加强主旋律宣传。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深化拓展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建设和视听新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多形式、多维度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全国、省市“两会”、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泉州申遗、晋江世中运等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
②培育广电精品。扣紧泉州海丝题材、晋江精神、对台优势,聚焦重大革命历史和现实题材,实施“六个一”项目(电视剧、电视纪录片、电视动画片、广播剧、网络视听、公益广告),推动广播电视节目、栏目、剧目创新创优。
③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实施“安全保障”工程,推进无线数字化覆盖乡镇补点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县级融媒体发展,支持泉州领秀天地文化园区建设广播电视产业基地,扶持培育一批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企业。
(八)加强文旅行业监管
工作目标:文旅市场更加规范、有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1.优化营商环境
①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流程,动态调整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
②深化“马上就办”,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在线咨询、网上办理、证件快递送达”模式,推进智能审批、全程网办,推动更多审批项目由“最多跑一趟”向“一趟不用跑”转化。
2.加强综合监管
①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用好“全国文化技术监管与服务”“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全国网吧监管”等平台,健全行业信用体系,做到一户一档,实行动态监管。
②巩固提升扫黑除恶、行业治乱成果,推动形成长效机制。
③加大执法力度,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网吧、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扰乱演出票务市场以及“黑广播”、低价游、虚假广告、欺客宰客等行为,加大曝光和惩戒力度,进一步净化文旅消费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