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泉州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和“文化旅游强市”目标,全面实施“山海画廊·人间福地”行动计划,狠抓落实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旅游工作目标,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营销”理念, 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基本落实。1-11月,全市共接待游客3399.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6.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分别为14.95%、19.26%。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74.8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39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4.58%、18.08%;接待国内游客3224.5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24.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分别为14.97%、19.49%。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以大产业、大思路、大手笔谋划旅游业大发展,通过项目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不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筛选业态新、带动强、前景好的招商项目74个编成《2013年泉州市旅游招商项目指南》,涉及海洋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养生、文化旅游、景区提升等,总投资额807.65亿元。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形式,充分利用海峡旅博会、国内旅交会等大型展会平台进行推介。在2013泉州茶文化旅游节期间,还举办旅游招商项目专场推介会,采取投资商和项目业主面对面洽谈的形式,重点推介13个优质旅游项目,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今年全市共有27个旅游项目成功签订意向协议或正式合同,总投资额达474.66亿元(签订合同旅游项目14个,总投资额达250.91亿元),在项目数量、投资额度上均有突破。
2、狠抓旅游“六大工程”建设。2013年我市纳入省旅游“六大工程”的27个项目总投资额153.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04亿元,1-11月累计完成投资23.2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1.02%。安溪温泉世界综合开发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亿元,完成投资1.95亿元,占年度计划97.5%;惠安葵花休闲农业园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成投资6417万元,占年度计划128.34%;丰泽领show天地文化创艺乐园,年度计划投资2000万元,完成投资1760万元,占年度计划88%;惠安达利世纪酒店,年度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成投资4246万元,占年度计划84.92%。
3、稳步推进省、市在建重点旅游项目。今年,14个省、市在建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额107.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53亿元,1-11月累计完成投资18.9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2.04%。其中,6个省在建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额7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5亿元,完成投资11.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7.22%。安溪海峡茶博园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5亿元,完成投资2.16亿元,占年度计划143.67%;德化福德石牛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年度计划投资1亿元,完成投资9660亿元,占年度计划96.6%。
(二)抓好品牌创建,不断提升产业品质
围绕“海峡旅游”、“海丝文化”两大主题,深入整合、挖掘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打造泉州旅游精品。
1、全面启动“山海画廊·人间福地”行动计划。制定《泉州市关于打造“山海画廊?人间福地”2013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惠安县培育旅游品牌县,打造“闽南古韵一日游”精品线路,建造一批高档次饭店和开展一批旅游宣传营销活动。指导安溪县创建“优秀旅游县”,11月份已顺利通过省“优秀旅游县”考评组考评验收并正式命名。
2、深化“三大提升工程”。深化“景区提A、酒店提星、旅行社提质”的“三大提升工程”。酒店提星方面,新评定2家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和1家三星级饭店,星级饭店总数和高星级饭店总数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另外,晋江宝辉大酒店已通过国家旅游局五星级饭店的验收评定,晋江深沪半岛酒店按三星级初评指导的要求完成整改,万达文华酒店通过金叶级绿色饭店初评,已向省星评委推荐评定。指导8家四星级饭店和16家三星级饭店开展满三年期复评工作,撤消3家硬件设施、服务质量不达标的星级饭店称号。旅行社提质方面,严格开展A级旅行社复评工作,鼓励、指导有条件的旅行社开展质量等级评定,今年新增5A级旅行社3家、4A级旅行社5家。全市现有A级旅行社15家,其中5A级5家,4A级10家。为迎接《旅游法》颁布实施,召开旅行社行业管理工作会议,全面总结我市旅行社业发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措施,引导旅行社转型升级、拓展地接业务、承担社会责任和规范经营。景区提A方面,指导景区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休闲体验功能,提高核心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新增3A及以上景区4家,其中仙公山获评4A级景区,惠安净峰寺、南安山美湖、天柱山获评3A级景区。
3、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为进一步满足旅游市场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要求,加大旅游产业与文化、农业、工业、商贸等的融合。委托华侨大学编制《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及两个专题报告《泉州文化旅游市场开发分析》、《泉州民俗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目前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意见中。以开展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评定工作为抓手,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指导晋江市打造福建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推动编制《晋江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2013-2020年),指导7家企业(晋江安踏、恒盛、南安东星石材、大树户外、德化顺美、宏达、卓越)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推荐报告已上报省旅游局,预计年底检查组会进行复评。今年新增5家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其中四星3家(安溪志闽、永春北溪文苑、东溪大峡谷)、三星2家(晋江恒山、永春县百丈岩)已通过省级复评。在第九届海峡旅博会期间由福建省旅游局和台湾乡村旅游协会联合举办的“闽台乡村旅游合作发展圆桌会议”上,南安香草世界度假村成功入选闽台乡村旅游“1+1”交流合作基地,与台湾华山禾园休闲民宿交流结对,晋江围头村入选十大“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
(三)实施多元营销,大力拓展客源市场
紧扣“中国海洋旅游年”主题,以滨海休闲度假和“美丽乡村”为卖点,整合蓝色滨海和绿色生态休闲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构建立体化营销网络,扩大“文化泉州”旅游品牌知名度。
1、强化多元媒体宣传。投入近2000万元在央视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的“新闻30分”栏目投放泉州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片《文化泉州》,借助旅游卫视、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厦门电视台和《中国旅游报》、《海峡旅游》杂志、《厦门航空》杂志、新浪网和泉州本地等境内外媒体,利用泉州市区公交车站、泉州动车站及经停泉州的动车等平台发布泉州旅游语音广告和图文广告,以及编印《泉州旅游指南》、《漫画泉州》、《泉州旅游交通图》、《千年古港——泉州》手绘明信片、《海上丝路 古韵泉州》和《魅力泉州美丽乡村》折页等宣传资料在星级酒店、机场、码头等游客集散场所投放,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泉州多元文化及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2、借助展会平台和节庆活动推介。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加第九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中国国内(贵阳)旅交会、中国国际(昆明)旅交会、台北旅展等大型专题展会和省旅游局组织的赴向莆铁路沿线城市南昌、长沙及厦深铁路沿线城市广州、深圳各类旅游推介会,举办2013泉州茶文化旅游节、第七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等节庆活动,并通过闽南文化节、海博会、鞋博会、茶博会等会展活动,大力宣传泉州旅游。
3、开展多彩活动推介泉州旅游。一是开展“美丽乡村游”和“泉州人游泉州”活动。举办“泉州美丽乡村游”和 “泉州人游泉州”启动仪式,精选一批“泉州美丽乡村游”、“泉州人游泉州”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全市旅行社到各县(市、区)考察旅游资源。在泉州晚报开设“泉州人游泉州”主题旅游专栏,在厦门举办“游魅力乡村·赏田园风韵——泉州美丽乡村”专题旅游推介会,推动泉州本地旅游市场发展。二是举办第五届海峡论坛.台湾特色庙会。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期间,由我局组织台南、澎湖和泉州的95家旅行社、风味美食以及特色商品商家举办台湾特色庙会,为期5天,活动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展示、风味小吃和特色伴手礼展销、地方传统戏曲展演等,共有台湾风味小吃68种、伴手礼35种和泉州风味小吃65种、伴手礼47种参与展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在
4、加强区域协作拓展市场。积极融入厦漳泉同城化、闽西南五市、闽粤赣十三市、海西20城市等区域旅游合作,指导协助德化承办2013年戴云山脉旅游区区域联盟年会,扩大泉州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协作,携手打造戴云山旅游品牌;联手厦门、漳州、金门、基隆赴浙江举办闽南金三角“海峡旅游”推介会,实现资源互补,共拓客源市场;积极协助台南、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南昌旅游圈、上饶旅游局等友好城市在泉举办旅游推介会,加强双边交流合作。
(四)注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质量
切实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年检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形式,全面提升旅游行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我市旅游服务水平。
1、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开展导游岗前培训、年审培训和考前培训,累计培训1740人次;开展财政资金直补酒店服务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鲤城大酒店70多名员工参与;举办《旅游法》宣传贯彻培训,各县(市、区)旅游主管部门、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工作人员和部分导游300多人参加;组织8名旅游行政人员参加省旅游局行政人员培训班;联合省旅游干部学校举办旅行社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共计108人报名参加。举办旅行社质监、安全生产研讨培训、“旅游团队服务监管平台”操作培训,进一步提升旅行社服务质量、旅游安全意识与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举办类技能大赛。协助举办了“黄金海岸·永宁印象”导游之星电视大赛、泉州第二届小导游电视大赛和2013海峡两岸导游之星大赛;组织《旅游法》知识竞赛。
(五)强化行业监管,促进市场规范有序
继续实施“旅游服务质量大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以《旅游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强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开展旅游安全生产百日整治活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旅游市健康安全有序。
1、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旅游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印发了《泉州市旅游局2013年度旅游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与各县(市、区)旅游主管部门签订2013年安全责任书。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市100家星级饭店前厅设置117个液晶显示屏,不间断循环滚动播放安全生产宣传标语。深入开展创建安全发展城市工作,细化工作推进计划,坚持每季度下基层督查,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整治百日行动暨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共出动检查人员237人次,督查旅游企业87家,其中旅行社39家,旅行社分社2家,星级饭店38家,A级景区7家,非星级饭店1家,排查一般隐患72项,发出整改通知书28份,整改率100%。加强旅游包车客运管理,与市交通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旅游包车客运管理的通知》,杜绝旅行社租用无资质车辆从事旅游包车业务,有效遏制旅游包车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抓好旅游企业安全管理,先后开展“除火患、保平安”专项行动、清剿火患战役、燃气安全专项治理、电梯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与晋江和南安旅游局联合举行星级饭店消防演练现场观摩会,有效提高旅游企业安全生产的本质水平。强化防汛防台风和假日旅游安全,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深入景区(点)检查督促,适时启动应急预案或关闭旅游景点,确保游客安全。
2、加强法制宣传和执法检查。制定学习宣传贯彻《旅游法》工作方案并下发各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及各旅游企业,在全市旅游系统掀起宣传《旅游法》高潮;在《泉州晚报》开展《旅游法》系列宣传报道,分别从旅游者文明旅游、旅游规划、景区门票价格、旅游经营、导游规范上岗、旅游服务合同、旅游纠纷处理等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解读与宣传。此外,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日及重要的节假日广泛开展旅游消费警示及提醒,倡导理性、成熟、文明、安全旅游消费,引导旅游经营者合法规范经营,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氛围。加强旅游市场执法检查,今年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450多人次,检查旅游团队650多个,检查导游人员885人次,对5名导游员未及时佩带导游证及未使用电子行程委派单进行扣分处理;检查旅游业务经营单位95家,对3家旅行社处以罚款处罚,共罚款9000元;对2家旅行社进行约谈并限期责令改正,对10家旅行社限期责令整改;检查旅游景区(点)38家,旅游购物商店15家,对其存在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现场责令其要明码标价,设立警示牌,进一步净化了旅游市场秩序。及时、认真、公平、高效受理旅游投诉,保持较高的旅游投诉办结率和满意率。2013年旅游投诉呈现常态,没有恶性投诉和重大安全事故投诉,旅游投诉响应速度满意度、解决问题诚意满意度均排在全省旅游质监前列。
(六)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旅游企业做强做大
针对我市旅游企业长期存在的“弱、小、散”等问题,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市场要素主体,提高旅游综合竞争力。
1、制定落实扶持措施。认真落实《泉州市财政局泉州市旅游局关于鼓励和促进对台旅游发展的扶持措施》(泉财外﹝2009﹞268号),对2012年开展地接台湾游客业务的旅行社进行奖励,共计334,300元。出台《泉州市财政局泉州市旅游局关于鼓励旅行社开展地接业务的通知》(泉财外〔2013〕201号),对2011年出台措施进行延续,并提高奖励额度,降低奖励门槛,进一步调动旅行社开展地接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经过积极争取,6月份泉州正式被列为第三批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个人游”试点城市,并于
(七)加强作风建设,塑造旅游行业形象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抓好旅游行业政风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
1、抓好机关自身建设。加强局机关自身建设,深化作风、效能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治理“慵懒散”、“中国梦”教育活动,开展“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承担市委25个重点课题之一《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积极推进旅游企业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活动,与市妇联联合在全市旅游系统开展争创“巾帼文明岗”活动,提升旅游行业窗口形象。认真落实结对村共建帮扶工作,协助晋江东石镇湖头村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30多万元,推进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积极做好市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受理的人大建议7件、政协提案46件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努力实现面商率、办复率、满意率100%的目标。做好旅游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将旅游工作动态在“泉州旅游官方网站”、《泉州旅游信息》发布,并向省旅游局官方网站、市委《侨区快讯》、市政府《泉州要讯》等报送发布,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旅游发展的氛围。
2.抓好行业自律。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参加泉州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直播栏目和泉州晚报社“政风行风直通车”活动,重新聘任一批旅游政风行风监督员,设置“民主评议旅游行风意见箱”和旅游信息网行评专栏,不定期向行评代表、绩效考评专家和挂钩联系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旅游工作进展情况和征求意见,有效发挥民主、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目标,加大项目招商和建设力度,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大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实措施,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全年力争实现接待境内外游客4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收入510亿元,同比增长22%。主要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规划先导原则。突出“东亚文化之都”主题,高质量、高标准编制《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围绕构建海西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战略定位,重点打造以清源山为龙头,泉州古城为载体,融合“海丝”文化、闽南文化、都市休闲文化为一体的文化集群,切实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整体性和导向性,把规划编制过程转化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同时,加大规划内容在全市范围内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引领作用。
(二)大力推动旅游项目建设。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策划生成一批能带动产业发展、市场潜力较大的好项目、大项目,借助旅博会等大型展会、工商联泉商会议等平台,创新项目推介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力争引进参与性、互动性强的休闲体验型旅游项目。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做好2014年省、市重点旅游项目和省“六大工程”项目的筛选申报、跟踪服务工作,重点推进泉州古城、惠安崇武半岛、台商投资区蓝色海湾项目、安溪清水岩景区扩建工程、永春天沐温泉旅游度假区、德化石牛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鲤城自驾车营地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三)加强品牌升级产业融合。提升和创建一批旅游景区,引导旅游景区提升基础服务功能和经营水平,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的复合型旅游转型,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进晋江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惠安聚龙小镇、安溪志闽、德化九仙山4A级旅游景区和丰泽领SHOW天地、泉港红星生态园、台商投资区华光摄影旅游区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整合文化、工业、生态等资源,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和民宿业向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研发一批满足游客心理和审美需求的特色旅游纪念品;重视传统小吃的包装提升,培育一批特色伴手礼产品。
(四)完善旅游目的地功能配套。围绕2014年“智慧旅游”主题活动,加快推进泉州市级旅游集散中心项目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自助游、散客游、自驾游游客以及市民出游提供多样化、全方位和方便快捷的服务。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化平台,实现网络宣传、网上预定、网上投诉;开发涵盖导游、导览、导购及即时旅游资讯推送等为一体的手机智慧终端。推进旅游交通通畅,不断完善景区旅游导览标识系统,提升旅游交通便利性;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是景区停车场、游客中心、星级旅游厕所等的建设。
(五)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鼓励、支持、强化景区和旅行社主体营销,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全员营销的氛围形成,创新营销理念和方式,提高泉州旅游客源市场占有率。强化媒体宣传,继续在央视等主要媒体投放泉州城市形象广告,在《泉州空港》和动车上投放图文和语音广告;以厦深铁路开通为重点,加大动车沿线城市推介营销。举办2014年泉州文化旅游节、首届泉州自驾旅游节、5.19中国旅游日纪念活动等,指导各县(市、区)举办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晋江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和南安凤山国际文化旅游节等,打响泉州旅游节庆品牌;发挥“五缘”优势和区位优势,深化对台旅游和区域旅游协作,细分港澳台、国内、国外市场,着力推出适合各区域游客需求的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台湾游客经泉金航线到泉州乃至大陆旅游、更多的国内游客经泉金航线到台湾旅游;加大同厦漳泉旅游同城化、闽西南五市、闽粤赣十三地市、海西二十城市、戴云山脉旅游区等区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凸显我市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深化《旅游法》宣贯工作,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加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整治旅游市场。完善投诉处理工作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优化举报投诉受理服务,及时帮助旅游者解决在我市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实行旅游违规行为的通报制度,做好投诉趋向和案例分析工作,针对规范经营、投诉热点的媒介跟踪报道,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氛围;加大文明旅游宣贯力度,着力提升游客道德素质,倡导游客文明旅游。
(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力抓好旅游安全生产工作,大力开展创建安全发展行业工作,提升旅游企业安全生产的本质水平;加大旅游安全排查和监管力度,重点抓好旅游黄金周、旅游高峰期和重大节日活动等重点时段旅游安全工作。继续深化“景区提A、酒店提星、旅行社提质”的“三大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加强旅游队伍建设,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化机关自身建设,切实转变工作经验作风、服务群众;充分发挥旅游院校作用,加快旅游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开展岗位培训、举办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