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街头文化管理创新
来源:鲤城区文体旅局 时间:2022-05-23 09:02 浏览量:

  近年来,鲤城区文旅局积极推进泉州古城公共文化建设,古城街头文化日益火热,越来越多的民间艺人、文艺爱好者走上街头表演,丰富古城文化业态,让古城夜经济增添了不少“烟火气息”。

  一、背景描述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多元化的街头文化需求日益强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鲤城区文旅局印发《关于发展街头文化丰富文化供给工作方案》,秉持精准推送的理念,丰富传统文化服务中街头文化产品的供给,让民众的需求与政府的供给有效对接,鼓励已有的街头文化表演队伍开展街头文化工作。鲤城区采取招募街头艺人、设立街头表演示范点、出台街头艺人管理办法、向入围的街头艺人颁发“鲤城区文化志愿者服务证”等多种举措,着力培养一批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管理的街头文化艺术能人,培育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文化艺术品牌,打造一批有温度的街头特色人文艺术景观,推动一批街区景点成为旅游网红打卡点,为城市公共文化注入新动能,提升城市美誉度。

  二、创新亮点

  鲤城区文旅局充分依托泉州古城传统文化资源和群众基础,以打造优秀街头文化活动品牌为着力点,以发展壮大优秀街头文化艺人为抓手,通过出台管理办法,对街头艺人统一招募、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等创新工作方式,有效推动全区街头文化的广泛深入推广,在历史文化街区、重要商圈、城市广场、景区景点等组织开展街头文化演出,主要创新亮点在于:

  (一)“无规矩”变成“有章法”

  鲤城区文化馆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推动实践,在全省率先出台《鲤城区街头艺人演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演出内容、地点、时间等作出明确,让原来民间自由发展的街头文化,变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完善队伍建设,推动街头艺人逐步走向规范化。同时鲤城区文旅局建立了共建共享工作机制,要求各有关单位将发展街头文化、丰富文化供给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与城管、环保等单位协同完成工作,为街头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鲤城区文旅局加大市场运作,加强对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的吸纳和引导,为提升街头城市文化氛围提供经费保障,大力推动了社会力量参与街头文化建设。

  (二)“游击队”变成“正规军”

  鲤城区文旅局通过对街头文化艺人进行招募、登记、辅导,对符合条件街头艺人颁发鲤城区文化志愿者服务证,要求必须持证方可上岗,同时对表演场地、表演时间、表演场次、表演人员进行检查、考核、评定,建立检査评估激励机制,加强了对街头艺人的管理,以往“争地盘”“被驱赶”情况未再发生,“游击队”从此变成了“正规军”。组织街头艺人开展常态化街头艺术表演活动,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赛事活动,吸引广大民间艺人走进街头文化建设。

  (三)“小街角”变成“大舞台”

  切实把街头文化做实、做细、做好,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街头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因地制宜设置相对固定场所,在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园区、重要商圈、城市广场、景区景点等组织街头表演,让更多居民就近、就便享受文化,为各种百姓大舞台团队、街头演艺人员、达人秀场表演人员提供舞台,开展多种接地气、有温度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街头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大受益者,让街头服务的覆盖面更加广泛。将传统文化与街头文化相融合,把“小街角”变成“大舞台”,为广大市民群众持续奉献精彩演出,让古城街头处处洋溢文艺范、时尚范。

  三、具体做法

  (一)广发“英雄帖”,招募街头艺人

  通过线上线下报名方式,在鲤城微事及鲤城区文化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信息,面向18至60周岁市民公开招募选拔拥有乐器、演唱、魔术、杂技、武术、画像、非遗技艺展示等各类才艺技能的街头艺人,目前,已招募优秀街头文化艺术能人将近50人。

  (二)搭建“演武场”,设立表演示范点

  目前在鲤城设立了13个街头表演示范点,已组织开展街头艺人表演约150场,其中元旦期间开展街头艺人展演活动25场;春节期间开展街头艺人表演7场;元宵期间开展街头艺人表演30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获得了大批的粉丝,为古城的夜生活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制定“盟约”,出台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和鼓励街头表演,鲤城区文旅局出台了《鲤城区街头艺人演出管理办法》,对演出内容、地点、时间等作出明确。一是加强人员管理。要求辖区所有街头艺人必须服从主管单位——指定鲤城区文化馆进行统一管理,街头艺人必须持有鲤城区文化志愿者服务证并与之签订街头艺人表演协议方可上岗,表演内容必须通过鲤城区文化馆审核后方可演出。二是明确时段空间。要求街头艺人必须在规定的演出场地表演,不得占用消防通道等公共设施;早上9:00前、中午12:00-14:30以及晚上22:00以后严禁街头表演;遇到高考、重大会议、重要赛事等特殊情况,应遵守管理部门临时规定。

  (四)举办“武林会”,组织才艺展演

  组织获得展演参演资格的入围街头艺人进行才艺展演。一是组织街头艺人开展常态街头艺术表演活动,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赛事活动。二是每季度举办一次街头文化展演活动,如非遗及传统文化市集、萨克斯乐友会、本土原创乐队歌手音乐达人秀,街舞艺人街头达人秀等等。

  四、取得成效

  (一)丰富文化生活,激发文旅活力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些遗留的物质文明仍诉说着过去,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赏,引起他们的缅怀和向往,便越发弥足珍贵。形式多样的街头艺术表演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为城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和人文关怀,能让人们找回一些传统时代的脉脉温情与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更点亮了古城夜生活,激发文旅新活力。

  (二)引领文化格局,促进文化发展

  我们选择了极具人气和流量的天后宫、中山路、金鱼巷小广场、肃清门、小西埕广场、九一街中国银行门口几个点位,作为首批持证街头艺人的“首秀”地点,首秀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他们的精彩表演获得了《泉州晚报》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打造出鲤城区‘遇见鲤’街头文化品牌,在活动首发当晚还同步在抖音平台开启线上直播,话题热度高达572.8万,位居同城榜第一。“以文育民、以文惠民、以文乐民”的文化格局,使街头文化演绎为鲤城区一个个生动场景,有力促进了泉州古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弘扬文化传承,传递文明风尚

  随着街头文化的推动和影响,进一步促进了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浓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氛围中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文化素养和文明水平,不断推动家庭和睦、子女成才、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经济,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泉州古城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2021年12月8日,新华网刊发《泉州鲤城:“三大行动计划”助力打好世遗文旅品牌》助力在全国推广鲤城街头文化艺术表演,鲤城区文旅局也将借此机会打响鲤城街头文化艺术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