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
来源:石狮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时间:2019-12-10 15:32 浏览量:

   2018年10月,我市启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一段时间来,我们以泉州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省文旅厅、泉州市创建办对我市创建工作的中期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一、统筹推动,用组合拳打开新局面。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统筹领导,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两次亲自召开动员部署与统筹推进会,听取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分管市领导多次召开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听取工作进度汇报,协调存在问题,作出具体指导;市委中心组分别组织学习文物保护法、示范区创建方案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文件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两份指导性文件,有序推进各项创建任务;建立创建示范区工作例会制度、督查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多项工作推进机制;市效能办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标权重较创建前明显提高。三是强化宣传督导。在《石狮日报》开设创建示范区专栏,安排各镇(街道)轮流推报工作亮点进行宣传报道;在“石狮旅游”“艺览狮城”等微信公众号发布创建示范区相关报道;在泉州创建示范区简讯中积极投稿,采用率超50%;在各镇(街道)培育一批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并组织开展检查和督导。 

  二、抓实创建,用大网络推动新发展以创建工作为重要契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格局。一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更加健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9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百姓书房、127家农家书屋及多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和线上公共数字阅读服务平台等组成的覆盖全市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13.6万平方米;市图书馆各项指标均接近国家创建标准,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全面铺开。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印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打造“书香狮城”“流动图书车”“你选书·我买单”“音为你”文化惠民剧场、“非遗进校园”“群众大舞台”“狮文化馆”“清风美德润狮城”等一系列文化服务品牌项目。三是公共文化活动更加繁荣。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共举办惠民剧场20场(次),群众大舞台10场(次),非遗进校园50场(次),百日阅读活动4场(次),万祥文教论坛25场(次),广场文化节9场(次),电影下乡2200场(次)。文明新风下乡巡回演出3场(次),定期举办“宣传新思想·创作新文化”文艺演出。 

  三、凸显特色,用新资源实现新突破。充分借助我市活跃的社会力量,改变政府“一手包办搞文化”的局限性,注重发展多样化的文化供给主体。一是聚合共享,吸收社会资源壮大公共文化服务力量。万祥集团捐赠建设万祥图书馆作为市图书馆分馆,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拥有珍贵藏书在内的各类书籍5万册;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先生夫人出资500万元修缮具有生动南洋华侨创业史背景的百年祖厝,并将古厝连同收藏品全数捐赠给石狮市政府作为市博物馆分馆“王起沃纪念馆”。二是共用共享,整合社会资源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一方面,政府免费提供图书与社会免费提供平台相结合,实现共用共享:由企业和社会机构向图书馆免费提供阅读场所,甚至提供装修、设备和专职管理人员,由市图书馆配送图书来共同打造“百姓书房”项目。目前,我市按照此模式打造“百姓书房”20家,“百姓书房主题阅读点”10家。另一方面,政府免费平台与社会免费资源相结合,实现共用共享:博物馆和文化馆免费提供展览场地,吸引收藏爱好者与文化爱好者来举办专题藏品和作品展览,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三是借用共享,借力社会资源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通过借用民办公共文化阵地,出台奖励补助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如,鸿山镇东埔村文化人士投建的海峡渔文化博物馆展品丰富生动,已被列入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香江集团投资上亿元兴建“杨孙西文化馆”,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馆内收藏展示众多艺术珍品;世茂集团投资5亿元兴建“世茂故宫海丝之路馆”,预计2020年6月建成开放。 

  四、繁荣文化,用新产业振兴新农村。重视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推动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乡村文化供给服务形式和文旅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弘扬非遗文化,增强乡村旅游文化魅力。做好非遗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成立非遗传承示范阵地,推动传承活动进校园,鼓励非遗文化作品参加省级赛事,结合节假日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等,真正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其中,锦尚镇卢厝村狮阵申请国家非遗项目,并正在筹建狮阵文化传承馆;鸿山镇东园村乡贤捐建东园狮阵非遗展示馆,并举办海峡两岸狮阵大汇演;永宁镇沙美村村民自筹建设狮阵武术馆,推动狮阵文化进校园;蚶江镇获评“中国灯谜艺术之乡”。二是传播民俗文化,丰富乡村文化旅游内容。充分挖掘民俗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如,永宁镇梅林村每年举办为期五天的妈祖文化节,期间梅林女子文艺队、老人铿锣队、太极拳健身队等本村各类文化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灵秀镇连续举办三届“邻里文化节”,促进乡村文化旅游融合更加紧密、业态更加丰富三是培育节庆文化,提升乡村文化旅游体验。通过培育文化品牌、举办文化活动,让乡土特色的文化共享活动植根乡村,形成了一批具有群众性、持续性、品牌化发展的文化项目。比如,已举办13届的“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地方特色民俗节庆”,并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宁古卫城元宵庙会”已举办3届,“永宁古卫城暨城隍文化节”已举办7届,每年都吸引数十万游客来游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永宁老街;“祥芝渔民文化节”已举办11届,进一步提升祥芝渔港风情小镇的知名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