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城墙
时间:2016-07-11 11:36 浏览量:

   位于惠安县崇武镇崇武半岛东端海滨,城周长2567米。其地原名小斗(音讹小兜),处于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面对台湾海峡,雄关巍巍,形势非常险要,历来是我国东南海疆的军事要塞。北宋初置小兜巡检寨,元初改为巡检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为防御倭寇的侵忧,江夏侯周德兴奉命于此建城,并置崇武千户所。永乐十五年(1417),城增高4尺并筑东西两月城,明嘉靖、万历和清康熙、道光年间又进行四次较大规模的整修。城墙用花岗岩石块砌筑,外墙用长方形石作丁顺砌,内之跑马道挡墙用乱块石或卵石花砌,中间夯以三合土。城平面略呈梯形,面积37万平方米,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基宽4.5米,墙高6.3米,没有窝铺26座,军房987座,城堞1304个,箭窗1300个。四方设门,建有门楼,东、西、北门外加筑半弧形月城,即各有城门二道,唯南城门外只筑照墙,以为屏蔽。北城门的门额刻“威镇海邦”四字,相传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所题。城墙上建有烽火台、了望台和安放铳炮的炮台5座,城墙内建有二层或三层的跑马道。城内外还凿有13口水井及4条涵沟;城外周围原开有濠沟护城,城内外原来还置军房987座,并建有公署、兵马司、演武坳、墩台、仓廒、铁局(兵工厂)、馆驿和捍寨等,构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隆庆元年(1567)四月,戚继光又特地在城内仓兜山置中军台,一旦倭寇来犯,便于报警和指挥。清顺治八年(1651)民族英雄郑成功驻此抗清。城南不远处的“海门深处”,有摩崖题刻和诗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