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博物馆
时间:2016-07-11 11:36 浏览量:

成立时间与发展的重要变更

   安溪县博物馆前身为1952年间成立的安溪县文物征集保护领导组,下设秘书、宣传、征集、保管等四个股室,在土改中收集、抢救了一大批文物。1959年10月,成立安溪县文化馆,博物、图书、文化三馆合一。1988年4月,成立安溪县博物馆,馆舍在安溪文庙。

批准成立文号

安政【1988】综120号

上级主管部门:安溪县文化体育局

建筑规模:9985平方米

全面介绍:

   安溪县博物馆于1988年4月成立,与同年成立的安溪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编制5人,负责全县文物调查、保护、管理、征集、研究、陈列等任务。

固定陈列

   固定陈列有“安溪历史文物展览”、“安溪历史人物展览”、“安溪古陶瓷标本陈列”。

   “安溪历史文物展览”展厅面积250平方米,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以及拓本、石刻、石器等文物,展示安溪的历史。“安溪历史人物展览” 展厅面积250平方米,通过人物塑像及文字图片,介绍安溪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资料,有廖俨、詹敦仁、张读、官献瑶、林嗣环、孙胤骥、李光地等。“安溪古陶瓷标本陈列”展示安溪宋代至清代古窑址出土的陶瓷标本,展出面积250平方米。

珍贵藏品

   (1)商周印纹带鋬壶1件。1977年普查,在参内乡祜水村出土,口部捏成似8字形,颈斜束,鼓腹,鼎底状。器表隐打印不规整斜方格纹和曲线纹,把扁平,紧粘口沿与肩部。器里可触及二段成型的痕迹。口沿修削,磕损。口径9.2—8.2厘米,高10.2厘米,腹径11.2厘米。

   (2)明,文徵明行书挂轴一件。画心绢质。行书“近溪为张君赋……”开头与名款下,各盖一至二印章,印文模糊不清。天地头与画心脆裂经粘补迹象。画心158×49厘米。     

   (3)清,康熙“太极图说”行书横幅1件,画心洒金笺纸质。纸与纸含接处各钤盖“康熙御笔之宝”等六个印章;开头盖阴篆,“渊鉴斋”章;最后钤盖“康熙宸翰”等三印章。李光地写后跋。这是康熙于乙酉(1705)南巡,在舟中书写给李光地的作品。包首、签子、轴、天头与引水略残蛀。画心906×49厘米。全长1290×49.5厘米。

特色活动

   每年春季举办“拜孔圣  授红蛋”仪式

服务项目

   免费开放、免费讲解、临时性展览服务、免费提供开水、史料查阅等服务。

基本信息

   (1)地址:安溪县凤城镇大同路141号

   (2)交通路线:公交车2路、3路、4路、5路、6路可到达

   (3)开放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2:30—5:30

               (夏时制下午3:00—6:00)

   (4)休息时间:全年(包括节假日)免费开放

   (5)邮政编码:362400

   (6)咨询或联系电话:0595-23232553

   (7)投诉电话:0595-23232553

   (8)传真:0595-23232553

   (9)电子邮箱:axbwg@163.com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